不知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段子。
大学生找工作,招聘会开在校园宿舍,十几个HR抢他一个,抢急了还大打出手,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高,什么月薪过万、入职奖金,都是基本操作,什么上四不休三,加班没有加班费,都算职场虐待。
怕工作太难,自己太菜,那就从零基础小白开始带,哪怕纯废物,也有工作岗位给你安排。
谁能想到,这临终幻想般的狗血桥段,居然还有真实原型,我查了一下,同样的段子,tiktok上的日本博主也在拍,只不过他们拍的是纪录片。
不久前,日本毕业生就业率突破98%,而不少企业却陷入了用工荒。
只因应届生规模只有45万,企业用人需求却高达79万,相当于一个求职者对应1.75个岗位。一些低层级的人才市场,甚至出现五六家公司争抢一个大学生的场面,抢急眼了还下跪落泪。
当人们还在为岗位发愁时,隔壁日本已经率先迎来“就业反选”时代。
我们是只要参加高考就有大学读,他们是大学爱读不读,不躺平就有活干。
尽管顶级大厂依然很卷,但中小企业早已放低门槛,规定只要是个大学生就可以入场。
招聘网站上,一些日企甚至打出了“文理均可”的招人口号,声称即便零基础也可先入职再提供带薪培训。
至于薪酬待遇,日本大学生毕业起薪最低也有25万日元。爱信精机为吸引大学生入职,更是打出了“上班就送100万”的口号,相当于一入职就有4个月的工资到手。“真是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”
企业为了招人卷破天际,在日本想要一份月薪一两万(折合人民币)双休8小时的工作简直不要太容易。
平台为适应“就业反选”,还开发专门APP,不再是boss直聘你,而是让你来boss直聘。
以前只有抽象视频才能看到的段子,如今却在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例子。
先别急着羡慕小日子,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因为就业改善的背后,是人口危机的前奏。
岗位没有增加,只是年轻人变少了。
前首相岸田文雄,早已发出警告:日本的社会机能,已经到了难以维系的边缘。
迟早要暴雷。
但日本年轻人显然不在乎这些。
哪怕未来50年内日本自然消亡,也不是他们这一代人要考虑的,只管享受职场红利就完事了。
最早喊出“社畜”一词的日本,怎么突然成为求职者的天堂?
说到底,都是历史循环。
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就知道,上世纪经济泡沫破裂前,日本也有过一段持续数年的“就业反选”。
那时人口结构还很年轻,经济增速常年保持世界第一,各行各业蒸蒸日上,正是急需用人的阶段。
所以日本企业又是终生雇佣制,又是入职送现金的,为了留住大学生,开出的很多条件,比今天还诱人。
如果说,今天的“就业反选”源于多年来的生育过冷,那么泡沫时代的用工荒,就是因为经济腾飞带来的需求过旺。
虽然底层逻辑不一样,但彼此间却有着很强的因果关联。
因为需求过旺的局面没有维持几年,日本就相继迎来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机。
企业亏损严重,纷纷缩招裁员。
不仅大学生刚出校园找不到工作,就连好不容易上岸的应届生也跟着丢了饭碗。
而这些人,就构成了当今日本出生率,结婚率最低的一代人。也被叫做“失落世代”。
距离现在,正好是一代。
他们那一代不生,20年后,企业不就招不到人了吗。
所以说,今天的用工荒,都是当年埋下的祸根。
既然如此,那不急啊,再等个十几二十年,等新一轮韭菜长起来了,不照样有牛马可用?
很可惜。等不了,因为日本已经没有下一代了。
失落世代对日本人口结构的破坏是不可逆的。
不仅他们那一代不愿意生,连就业环境改善后的新一代也普遍进入“低欲望”状态。
没办法,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后劲太大了,直到21世纪初,就业市场都还处在低迷的“冰河时代”,同时也是内卷最严重的加班世代。
求职者为了生存,只能被迫接受更低的薪酬和更苛刻的工作条件。
不仅大学生卷,企业也在卷。
为摆脱经济下行,尽早扭亏为盈,企业只能更加倍的压榨劳动者。
就比如加班不给加班费,每周上满60个小时。
长期高危高压的工作环境,加剧了心脑血管疾病。
过劳死就是这么来的。
经济停滞那几年,日本“过劳死”的数量达到顶峰,平均每15名劳动者就有一位死于加班。
正所谓物极必反。
在历经无数个日夜996、007之后,日本打工人逐渐形成“拒绝内卷”的共识。
他们变得抗拒上班,宁愿当三和大神,也不愿进互联网大厂。
试想一下,成长于泡沫破裂的那一代人,自打从上学起就在内卷,好不容易走出社会,结果刚好发现自己正处在竞争最激烈、工作最难找的时代,只觉得一切不好的事情,都让自个逮了个正着,能不绝望吗?
更要命的是,这种风气还在扩散,并持续影响到了下一代。
有娃的,鼓励孩子不要内卷,上不了大学可以当全职儿女。无孩的,彻底放飞自我,不买房、不社交。住出租屋,一闲下来就看看动漫,打打游戏。只要饿不死就行。
用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躺平。
结果一时躺平一时爽,一直躺平就一直爽。说到底,当现实压力让人喘不过气,传统的家庭观念早就失去了吸引力。
尽管日本政府出台很多政策,想骗年轻人出来做牛做马,亦或是诱导他们生出更多的牛马。
但年轻人早就学聪明了,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。
在他们的坚持下,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,年龄结构越来越老龄化,把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都给搞坏了。
所以不是资本家突然良心发现,而是人口结构实在扛不住了。新一代韭菜还没长成,岗位却早早空了出来。再让年轻人这样躺平下去,中小型企业估计都得倒闭。
没办法,只能放低身段,主动讨好求职者。只要愿意干,什么都行。
而他们吸引年轻人的方式也很有意思。
高薪都留不住人。
一项数据表明,有超过三成的职员正准备跳槽。不是嫌工资太少,而是听说其他单位放假时间更长。
比起多劳多得,日本打工人更倾向于少劳多休的松弛工作状态。
所以用人单位就算要卷,也只能往高薪长假的方向卷。
比如像东京,有一家公司,2024宣布推行一周4天工作制、带薪年假160天,吸引上千份简历投递。
可哪怕都这样了,还是有很多日本家长担心,下一代深陷高压职场。
为打消这种顾虑,日本大阪一家IT会社
特地请来5名求职者和8位家长一起参观办公环境,让他们与在职员工亲自交流,拍着胸脯承诺不存在隐性加班。
政府为了配合企业“卷休假”,也相继出台一些政策。严控工作时长、推行弹性工时、强制放假,并给予相关企业补贴等等。
加班文化得到极大遏制,导致原本一个人就能干的活儿,现在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。人不够用,待遇和就业率自然就又提高起来了。
这还没完,今年4月份,东京政府还宣布说,要从今年起,为公务员试行一周4天工作制,且男女都有育儿假。施政的目的也不藏着掖着:为的就是缓解育儿压力、鼓励女性结婚生育。
忽悠年轻人多生的狐狸尾巴,终究还是露了出来。
只可惜,老龄化早已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,以至于连政策补救都显得苍白无力。今年第一季度,日本人口出生率较上年同期减少4.6%。
照这样的速度下去。不出30年,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过40%,相当于每三个人至少有一个是中老年人。
直接结果就是老了没有年轻人照顾,生活过得很无助,甚至死了都不能被第一时间发现。其实不用等到未来,早在现在,孤独死就已经成为社会常态。
原因无他,年轻人普遍不愿生,导致日本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,65岁以上独身老人家庭即将占到全体65岁家庭的一半,到那时由于没有年轻人上税,福利和公共医疗保障肯定会率先报废。养老金也将空前赤字,整个社会在一片萧条中死气沉沉。
可面对越发严峻的社会问题,年轻人似乎没有预感到
近在咫尺的危机即将来临。反而纷纷选择了躺平。
社会在崩塌,未来在消失,为什么这一代年轻人却毫不在意,甚至还能毫无负罪感地放弃?
因为当权者不仁,就别怪年轻人不义。
看看90年代就业寒冬来临之际,日本政府怎么干的就知道了。
1997年到2002年,5年间,日本大学生就业率跌至55%,而政府呢?没有出台过哪怕是一部改善大学生就业的补救法案,愣是把原本最有活力的“平成才俊”逼成了“失落世代”。
当2007年就业率回升时,这批人早已毕业10年,这种创伤记忆如同基因烙印,在日本社会代际间持续传递。
当年轻一代目睹前辈们用青春为经济泡沫破裂买单,经历职场剥削与社会漠视后,对体制的信任早已支离破碎,他们清醒地认识到,即便积极投身职场,也未必能获得与之匹配的保障与尊严。
这种结构困境,触发了年轻人的集体防御机制:“躺平”。
当个人的困苦和集体无关,集体的荣辱又和个人有什么关系?
最最关键的是,日本的大环境非常适合本国年轻人躺平。他们既没有祖辈口口相传的大饥荒集体记忆,最低工资也刚好达到小康水平,没有不找好工作就会饿死的焦虑。
只知道大学毕业一个月只有25万日元,一大半还得拿去还助学贷款。而在便利店上班,不仅不需要掏空家底读大学,月薪还有18万,不用去离家万里的大城市,连住宿费都省了。只要不成家,工资完全够花。
如果问他们这样躺平,老了该怎么办。他们会说,老了本来就是走不动、吃什么东西都要克制的时候,这是自然规律,跟有没有娃,躺不躺平没有关系,一个人的最佳生育年龄,恰恰是他享受人生的黄金时期,何必被家庭束缚。
纸片人不香吗?动漫、游戏、亚文化的蓬勃发展,早就为日本年轻人构建了一套替代婚恋的精神乌托邦。
对他们来说,虚拟世界的成就与认同,远比现实职场PUA更能满足情感需求。
日本当局也很无奈,因为就业反选的本质是企业用工荒,而企业用工荒的根源又是人口问题、年轻人的观念问题。
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,年轻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变得越来越不好骗了。
特别是现在,男女关系对立严重,“男性不找女性,女性看不上男性”早已是社会常态,日本年轻人连婚都不结,更是断绝了政府靠促生政策实现人口反弹的可能,根本无解。
看到这,有人可能要问了,既然本土缺人,那政府就没有想过人才引进吗?
日本大学生都“就业反选”了,那去日本务工的外国人岂不是待遇更香?
先说结论,日本确实有想过引进外劳,为此他们还专门设计一套制度。不过不是保障外劳待遇的制度。
因为这项制度,不少去日本务工的外国人命运可谓相当悲惨。
如果感兴趣,下期视频就单独给大伙好好唠唠。
联富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-股票如何配资-广西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